第244章 哪怕只有1的机会也要争取_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笔趣阁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 第244章 哪怕只有1的机会也要争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4章 哪怕只有1的机会也要争取

  第244章哪怕只有1%的机会也要争取

  这次光甲航天派人来阿美利肯,就是想方设法蹭好处来的。

  对蓝色起源的BE-4能搞到多少信息就搞多少信息。

  光甲航天从来没指望过蓝色起源会出售发动机技术,哪怕蓝色起源愿意卖,白宫也不可能会允许。

  还没傻到这个地步。

  前脚敢拍板这么做的人,后脚就会被当街处理掉。

  “BE-4没有失败过,它非常成功。”蓝色起源的工程师显然忍不了。

  和SpaceX不同,蓝色起源的研发机制更类似华国航天局,都是要保证纸面上万无一失,做大量的地面测试才会发射。

  周瑾挑了挑眉:“哦是吗?

  我记得我前两年还在Youtube上看到过BE-4的爆炸视频。

  都没有发射,在基地里发生的爆炸。”

  “那不能算失败,那还处于地面验证过程,我们的正式发射没有失败过,每次都成功完成了预期目标。”对方也开始逐渐变得不耐烦了。

  因为在他看来,周瑾就是在胡搅蛮缠,想尽一切办法刺探BE-4的资料。

  “不不不,BE-4可是在2017年的时候就完成了所有前期准备工作,结果前两年2023年的时候你们说还在做地面验证?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如果每次制定的计划中都对爆炸有所容忍,那么我们每次都能够完成预期目标。

  那我想我们交付给蓝色起源的开拓者一号火箭,没有任何交付不合格的风险,因为它一定能够达到我们对它的‘预期’。”周瑾在最后的预期上加重音,对蓝色起源的言不由衷表示出轻蔑的态度。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事实就是,蓝色起源在火箭研发上严重落后于预期进度,原本蓝色起源自研的搭载BE-4发动机的新格伦是要在2020年年初就发射。

  结果一直拖到了去年,才完成一次发射。

  在座的工程师们面面相觑后,还是负责人站出来说:“你说得只是部分事实。

  它不是全貌。

  最开始的时候BE-4只是针对蓝色起源内部使用,我们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是完成了所有验证。

  但是后来蓝色起源又接到了来自NASA和国防部的订单。

  他们新的火神半人马火箭将采用蓝色起源的BE-4发动机。

  后续我们针对新的需求,又要做新的测试和验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些都是公开消息,国防部和NASA对火神半人马寄予了厚望,希望它不仅仅是能够帮助NASA完成重返月球的愿望,还希望它能承担一部分军事发射的职能。

  也正因如此,周瑾才对BE-4格外感兴趣,或者说光甲航天内部对它很感兴趣,整个蓝色起源除了BE-4之外,没有其他能让光甲航天觊觎的东西了。

  “所以你们在设计以及后续的生产测试过程中,是如何去规避使用液氦出现的自增压现象?”

  当然他们最关注的不是BE-4的设计理念,设计理念网上到处都是,他们需要的是其中一些特殊合金的合成路径,以及测试过程中的数据。

  前者能够帮他们提高发动机上限,一些良好的设计思路,过去因为材料限制而无法实用,在材料实现突破后就可以用了。

  后者则能帮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如果拿到特殊合金材料的合成路径,不仅仅是光甲航天能用,华国方面也能拿去使用,对华国轰炸机的发动机设计同样大有好处。

  军事上的目的,不会摆在明面上来说,我们是纯粹的商业探讨,但不代表双方不清楚,这是心知肚明的。

  蓝色起源从光甲航天这拿到的技术,会被反馈给NASA和国防部,同样光甲航天从蓝色起源这获取的资料肯定也会同步给华国有关方面。

  “众所周知,保持液体推进剂罐加压是火箭技术组成部分中常见的一种,同时也是非常困难的一种。”

  液体推进剂加压本身不困难,过去阿美利肯和大毛的航天竞赛过程中已经把这件事研究的非常透彻了。

  它的难点在于,技术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哪怕是一丁点的优化都非常困难,是火箭技术领域不为人知又极其重要的工程挑战之一。

  最著名的方法是使用惰性气体,一般来说是氦气去完成这个加压过程。

  “猎鹰九,他们用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瓶,安装在LOX罐的底部,冷却后的氦气通过发动机气体发生器连接部分实现热交换循环,在这個环节加热后进入到液氧和煤油的储存罐,保证能够在飞行过程中顺利加压。

  猎鹰九号采用的是苏联的Kerolox架构。”

  蓝色起源的工程师很鸡贼,闭口不谈BE-4的技术方案,转而去谈猎鹰九号的技术方案。

  万一后面查泄密,也不是我们泄密的,光甲航天的技术方案和蓝色起源又不一样。

  “根据我们所得到的消息,星舰采取的是自生增加技术,猎鹰九号用的是纯机械阀去做的这件事。

  好像他们的星舰采用了新的自增压技术。”周瑾迅速捕捉到了对方潜在的想法,于是透露一个情报给对方。

  星舰作为SpaceX的最新技术,鲜有对外暴露具体技术细节。

  这句话一下子勾起了蓝色起源工程师们的兴趣:“他们是怎么做的?

  通过增加氦气压力系统的复杂性来达到节约氦气的效果吗?”

  “我猜也是,不然他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推重比。”

  蓝色起源的工程师们在一阵窃窃私语后,暗惊他们都不知道的情报,远在华国的光甲航天却知道,这不就只有两种可能吗?

  一种是光甲航天和SpaceX保持着高度的互信,另外一种是光甲航天在SpaceX内部有人。

  考虑到SpaceX和他们一样,甚至SpaceX被阿美利肯方面监控的力度还要严格得多,他们不认为因为马斯克和莱特之间有私交,SpaceX就会透露如此关键的情报给光甲航天。

  “根据我们的情报,SpaceX采用的是通过监测热交换器中的热量,来决定氦气加压的程度。

  因为热交换器的热量随着发动机气门和吞吐量而变化,你说的倒也没错,他们确实增加了压力系统的复杂度。

  星舰在燃烧室周围使用再生冷却回路,将液态甲烷和液态氧加热成气态甲烷和氧气,以对相关储罐加压。

  这样的设计思路没办法用在其他煤油发动机上,因为煤油不是低温液体,对煤油做同样的操作,无法让它沸腾。”

  “老周,你怎么知道星舰发动机的设计思路?我都不知道。”林天旻对于上午交流时候周瑾侃侃而谈的表现记忆犹新,晚上回到酒店后他好奇问道。

  周瑾说:“我不知道啊。”这句话说的非常之理所当然。

  林天旻一下就惊呆了:“那你上午说的蓝色起源那帮人一愣一愣。

  我仔细观察过,坐在最角落里的那工程师拿着个笔记本电脑手就没有停下过,一直在记你说的东西。

  你忽悠他们,他们会听不出来?”

  周瑾笑道:“哈哈伱说这啊,这是我们私下沟通的时候,光神讲的星舰那猛禽发动机可能设计思路的一种。

  光神可是足足给我们讲了四种呢。”

  如果第一次听说,林天旻会觉得这还是不是人了,现在已经在光甲航天工作了这么久,他听说之后只会觉得再正常不过:“哦。”

  “我那时候才来光甲航天不到半年,我对光神提出的设计方案半信半疑,从理论层面当然没有问题。

  具体方案落地层面?可能没有问题,也可能全是问题。

  就拿氦气冷却系统的设计来说,对材料的抗腐蚀性和抗高温要求很高,再考虑到整体重量,要在这之间做取舍。

  我问问蓝色起源既是想看看他们的反应,二来是想看看阿美利肯在材料领域的技术储备是不是够实现这样的方案。

  现在来看,他们好像确实没啥大的问题。

  上午那帮人一点质疑都没有提出。”

  周瑾的逻辑是:蓝色起源和SpaceX虽然是不同的公司,但他们的供应商存在着很大的重合度,如果这样的方案有问题,那蓝色起源肯定能够意识到。

  不可能有什么特种合金,供应商只提供给SpaceX不提供给蓝色起源,要知道蓝色起源也是NASA刻意扶持的商业航天公司。

  某种意义上也算是,阿美利肯给全球打的样板工程。

  蓝色起源名声不如SpaceX,纯是管理层的水平不如马斯克。

  “欢迎来到SpaceX。”

  跟在蓝色起源是一帮工程师来招待他们不同,到SpaceX的总部大楼之后,是马斯克亲自来迎接他们。

  “我和莱特的关系很好,我们之间有着非常多相似的地方,很欢迎光甲航天的同行们来SpaceX参观交流,我相信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合作。”

  马斯克很热情,热情到让围观的SpaceX员工们都感到不适应。

  “要不是我知道莱特是谁,我还以为莱特亲自来了呢,老板平时工作中可不是这幅面庞。”

  “如果莱特亲自来了,那在这里等的恐怕不是马斯克和我们,而是身穿黑色制服的‘工作人员’吧。”

  “也对,等晚上回去把这个视频放到Reels上,肯定有大把的人点赞。”

  “那肯定,有光甲航天和埃隆,这都是热点。”

  Reels是tk推出阿美利肯市场之后,替代tk的短视频应用,背后是Facebook和ins。

  马斯克带着光甲航天一行人参观SpaceX的办公场所,顺便介绍星舰当前进展,周围的工作人员有站起来拿手机拍照录像的,也有装作在工作的。

  林天旻用中文和周瑾吐槽道:“老马还真重视我们。”

  “肯定啊,即便不考虑老马和光神的私交,他也得好好招待我们。

  毕竟星舰就指望我们的空间站项目给它大幅盈利了。”

  全球商业航天是没有那么多发射需求的,NASA的发射需求找SpaceX,华国的发射需求找华国航天局或者光甲航天。

  双方不可能会存在交叉。

  即便是蓝色起源找光甲航天交易,也是买技术,而不可能去买运载订单。

  双方就像井水不犯河水,不存在贸易往来上的交集,这种壁垒比互联网还要严重。

  阿美利肯的互联网企业要是愿意遵守华国法律法规,还是能进入华国市场。

  但SpaceX不管如何遵守法律法规,都拿不到华国市场,别说华国官方的市场,就连华国国有企业的发射订单都不可能给SpaceX。

  因此星舰有着超低的发射成本,和超大的单次发射载重,但没市场。

  自从法兰西买了开拓者一号之后,欧洲的订单也在锐减。

  以至于星舰回本,全靠SpaceX自己创造的星链需求在硬撑。

  要想盈利,遥遥无期。

  而星链真的能取代全球网络通信,成为主流的电信服务商吗?不现实。

  所以在人类走出地球前,SpaceX压根就别想大幅盈利,进而创造像特斯拉一样的财富神话。

  本来是不行的,但有光甲航天之后有了可能。

  光甲航天的空间站计划,可涉及到大量的模块送上天。

  按照陈元光接受采访时候所说的规模,足够星舰从现在发射运营到下一代可回收火箭出现了。

  因此哪怕知道可能性是百分之一,马斯克也得试试,能不能从光甲航天那分一块蛋糕出来。

  毕竟在明面上,光甲航天自身的开拓者系列火箭,还没有下一代诞生。

  星舰在成本上还是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当然星舰的优势在于运载成本,近地轨道的运输成本低到了每公斤两千美元。

  如果说按照空间站单个模块30吨的重量来算,采用星舰发射空间站模块,单个模块的成本是六千万美元。

  你发射一百个模块上去,也才60亿美元。”参观完之后的会议室里,马斯克大谈特谈星舰。

  “你们想想,这个成本已经够低了,但还有更低的,我们的目标是把发射成本降低到10美元每公斤。

  也就是说你发射100个模块上去,只要3000万美元。”

  “先生,这是目标。”

  “没错,这是目标,但是我相信光甲航天和SpaceX携手下,这样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

  我们提供技术和实际发射能力,光甲航天提供订单,帮助星舰不断迭代,我估计有个十来次应该就能实现这一目标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rmfoa.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rmfoa.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